清华探讨AI参与疫情治理:政府和社会完成一体化合作治理
2021-08-06 21:53:26 作者:佚名
4月22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以下简称I-AIIG)在北京举办“走向智慧治理: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治理中的政府、企业与公众”国际学术研讨会。I-AIIG学术委员、首席专家、资深顾问以及特邀国内外专家、企业家等2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研讨会由I-AIIG副院长肖茜主持。
在研讨会上,I-AIIG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主任、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首先介绍了项目团队正在起草的《AI参与中国疫情治理的实践》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于洋指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防疫工作与社会治理面对大量计算复杂度高的治理问题,而AI在这类治理问题上全面、敏捷、深入的参与,成为中国疫情治理的鲜明特征之一。这一现象,让我们看到了政府与社会部门融合一体化的合作治理,显著有别于传统的政企伙伴关系。在传统政企伙伴关系中,企业是治理的支撑、为治理提供工具。赋能AI参与治理的是三个要素:企业有公共治理意识,政府有算法适应性思维,以及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枢纽型部门。企业的主动性源自于其主营业务需要正当性构建;而AI技术的迁移能力,也降低了企业主动治理的成本。
最后,于洋基于研究院初步完成的公众对AI技术的态度调查报告,分析了公众对发展人工智能的总体态度。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公民对政府治理绩效的预期不断上升,如何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治理绩效从而增强国家总体竞争力,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人工智能在中国疫情治理中的参与实践表明: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的治理模式正在形成且不断演化,亟待深入研究。
之后,与会专家和嘉宾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
I-AIIG学术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教授指出,研究需要更加问题导向,找到人工智能参与到防疫中的短板在哪里。疫情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契机,人工智能的治理要落到数据、算法、算力、场景和人员的要素上。而且,后疫情时代对数据治理尤为重要。目前我们在“包容”和“平等”方面做的还不够,要发挥“人”作为治理要素的重要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在发言中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是大趋势。在疫情治理方面,分析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之间为敏捷应对危机所产生正向互动非常重要。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算法偏误带来的风险,以及是否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声音与核心诉求。一体化的治理不可避免的使得企业掌握大量敏感数据信息,现有治理结构是否有能力确保数据隐私与数据安全、反垄断政策是否完善,以及如何建设数字韧性社会等问题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议题。中国的决策者在理解和将算法思维应用到公共治理方面十分超前,政府和企业在巨大危机面前可以迅速融合,“自下而上”的企业创新如何与“自上而下”的治理结合方面的中国经验对其他国家是有借鉴意义的。
会议现场
政府和社会完成一体化合作治理在研讨会上,I-AIIG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主任、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首先介绍了项目团队正在起草的《AI参与中国疫情治理的实践》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于洋指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防疫工作与社会治理面对大量计算复杂度高的治理问题,而AI在这类治理问题上全面、敏捷、深入的参与,成为中国疫情治理的鲜明特征之一。这一现象,让我们看到了政府与社会部门融合一体化的合作治理,显著有别于传统的政企伙伴关系。在传统政企伙伴关系中,企业是治理的支撑、为治理提供工具。赋能AI参与治理的是三个要素:企业有公共治理意识,政府有算法适应性思维,以及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枢纽型部门。企业的主动性源自于其主营业务需要正当性构建;而AI技术的迁移能力,也降低了企业主动治理的成本。
最后,于洋基于研究院初步完成的公众对AI技术的态度调查报告,分析了公众对发展人工智能的总体态度。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公民对政府治理绩效的预期不断上升,如何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治理绩效从而增强国家总体竞争力,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人工智能在中国疫情治理中的参与实践表明: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的治理模式正在形成且不断演化,亟待深入研究。
于洋老师报告
需要认真思考AI技术的无效问题和负面效应之后,与会专家和嘉宾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
I-AIIG学术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教授指出,研究需要更加问题导向,找到人工智能参与到防疫中的短板在哪里。疫情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契机,人工智能的治理要落到数据、算法、算力、场景和人员的要素上。而且,后疫情时代对数据治理尤为重要。目前我们在“包容”和“平等”方面做的还不够,要发挥“人”作为治理要素的重要性。
龚克教授发言
I-AIIG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指出,人工智能如此快速地进入公共治理带来的隐患需要分析,公众对企业的信任的让渡条件和前提是公共部门能很好地保护数据。如何均衡传统治理和新型治理的方法,以及技术和常规管理手段的平衡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究。从人工智能赋能疫情防控的经验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治理不仅在中国发挥作用,而且在快速测温设备等方面贡献其他国家,服务于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曾毅教授发言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教授、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中心主任马克·芬德利(Mark Findlay)在发言中指出,报告的内容与其正在进行的研究相互印证,将AI与商业和社会生活结合具有重大意义。他强调,“对人工智能的治理”和“使用人工智能来治理”的内涵不同,在研究人工智能治理时需要更加明确方向。国外在私人数据和公共数据之间有明确的防火墙,但中国在企业和政府的大规模数据共享方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当然,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AI技术的无效问题和负面效应。马克·芬德利(Mark Findlay)教授发言
中国将算法思维应用到公共治理方面十分超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在发言中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是大趋势。在疫情治理方面,分析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之间为敏捷应对危机所产生正向互动非常重要。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算法偏误带来的风险,以及是否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声音与核心诉求。一体化的治理不可避免的使得企业掌握大量敏感数据信息,现有治理结构是否有能力确保数据隐私与数据安全、反垄断政策是否完善,以及如何建设数字韧性社会等问题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议题。中国的决策者在理解和将算法思维应用到公共治理方面十分超前,政府和企业在巨大危机面前可以迅速融合,“自下而上”的企业创新如何与“自上而下”的治理结合方面的中国经验对其他国家是有借鉴意义的。
张薇代表发言
I-AIIG战略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指出,报告很好的解释了系统化治理的概念。他认为场景是人工智能第四个重要因素,企业规模的增长伴随社会责任的扩大,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有特别好的枢纽部门,达成更好效率。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是一个非常好的交叉组织,可以为产学研一体提供更好的助力。夏华夏发言
I-AIIG战略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帆指出,面对人类命运的共同挑战,积极发挥AI等新技术的巨大潜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匙。新技术要想发挥重大作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一体化治理。一体化治理应当结合制度、技术、法律实现多利益相关方综合治理。政府天然拥有大量数据和巨大治理需求,企业善于挖掘数据价值并服务社会,两者有效协同,可以充分发挥数据巨大潜力,推动数字社会大发展。杨帆发言
在专家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AI参与中国疫情治理的实践展开热烈讨论。I-AIIG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教授陈琪指出,治理的“正面性”和“负面性”的平衡性非常重要,中国和西方的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内涵不同,日本和韩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也有很好的经验,需要从事实层面深化认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指出,公众对于隐私的态度需要从国际经验比较中找寻逻辑,个人隐私让渡给政府和企业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人工智能是较为头部的技术,需要将技术光谱进行划分,区分算法主导和用途主导,进而体现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意义。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张熠天指出,工业信息化是一种方法论,工业信息化3.0中人工智能的作用是技术和模式引领驱动。企业作为重要的治理要素,其自治力在助力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琪教授发言
最后,I-AIIG副院长梁正教授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衷心感谢,指出推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对话交流是研究院的重要使命,研究院未来将继续秉承开放理念,针对人工智能前沿实践与场景,集聚国内外专家智慧,提出具有全球意义的治理方案。梁正教授发言
据了解,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批准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